肝脏恶性肿瘤治疗又添“武器” 全国首批、西部
5月6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核医学科肝癌核素治疗MDT团队在前期科学缜密评估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我国首批、西部地区首例钇[90Y]微球注射液肝癌精准放射性肝段切除介入手术(90Y-SIRT)。
我国是肝癌大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达40万例,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47.6%。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仅20%~30%的肝癌初诊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预后欠佳。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最为普遍的治疗策略。随着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的引入,其同时具备肿瘤动脉选择性栓塞、放射性核素肿瘤精准内照射特点的90Y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SIRT),为延长不可切除肝癌中晚期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策略。
钇-90(90Y)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核素,其衰变可发射带有能量的β射线,作用于人体肿瘤组织后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产生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活性氧(ROS)等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效果。90Y的物理半衰期为64.2h,在人体组织内平均射程仅为2.5mm,通过介入手术植入肿瘤灶后,可集中较高能量近距离持续杀伤肿瘤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无明显辐射损伤,实现了肿瘤的精准治疗。
在肝癌中,90Y局部照射可使得癌灶局部获得较大的辐射剂量,达到类似癌灶或受累肝段外科切除的治疗效果。此外,由于90Y可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产生轫致辐射,在体外可由核医学科SPECT/CT实时观察评估治疗效果,使得90Y成为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理想核素。基于90Y核素较为理想的理化性质,SIR-Spheres?钇-90[90Y]微球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于2022年经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款治疗性放射性药物。
西安患者时先生前不久因“体检发现肝占位”到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就诊,经检查初步诊断为肝恶性肿瘤。肝胆外科刘青光教授团队考虑到患者今年59岁年龄较大,肝脏肿瘤较大且位置不佳,故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此外患者本人表示不愿意接受系统化疗。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医院遂成立了由肝胆外科、核医学科、介入手术中心等相关专家组成的肝癌核素治疗MDT团队。经MDT团队反复研究、缜密论证,最终确定为该患者采用90Y微球精准肝段放射性切除的治疗方案。
为确保患者能有安全且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医院多部门共同协作制定了90Y微球介入手术方案,并邀请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安全督导专家汪源处长与医院放射管理办公室郭建新主任共同率领监测团队进驻医院,进行治疗全过程现场辐射安全监测与评估,为医院放射性核素诊疗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5月6日中午,由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教授,副院长刘青光教授、王茂德教授、肝胆外科郑鑫教授、核医学科主任杨爱民教授、介入手术中心肖娟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团队莅临医院介入手术中心,再次对患者进行会诊评估,指导治疗。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操作,医院肝胆外科-核医学科肝癌核素治疗MDT团队按照既定计划成功为患者施行了90Y微球肝癌精准放射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未诉特殊不适,安返防护病房。
吕毅教授表示,“患者至上,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位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与使命。这次钇[90Y]微球注射液肝癌精准介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今后肝脏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面又多了一种重要有效的“武器”,将为中国西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肿瘤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他希望这项新技术的应用能推动医院在肝胆外科、核医学科、医学影像科、介入手术中心等多个学科的协同发展,以新型核素介入治疗为纽带推动肿瘤诊疗一体化MDT学科集群建设,并以此为契机,研究适合中国人群的个体化肿瘤核素综合治疗方案与精准化辐射剂量,扛起国家队使命,打造肿瘤核素治疗的“大国重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张黎娜